天天百科

超解馋 天凉贴秋膘啦(这个秋冬“食”在余杭)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余杭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有山有水有美食,藏在余杭街角巷尾的食物总能在不经意间满足你。食物勾勒一个地方的个性,想要了解余杭,最直接最深入的方式,大概还是要深入余杭人的寻常“食”光。

▼▼▼

一碗羊肉是滋补

这是一种冬季限定的美食:寒冷的日子里,有人喜欢涮火锅,有人偏爱在路旁买上个烤红薯或一包糖炒栗子。但对于爱好羊肉的老饕们来说,冬日里必须来上几碗羊肉,才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胃。

所谓“鱼羊同烹,其味美滋”,羊肉用其扎实的美味撑起了“鲜”字的半边天。仓前街道的“掏羊锅”是余杭人冬日食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诗画浙江48小时

到了余杭,随便问个人哪里的羊肉好吃,基本上都能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仓前的白切羊和“掏羊锅”。这里所有的菜色均为白烧、白切做法,吃起来很有一种豪迈的感觉。

在仓前,羊肉照吃,一锅秘制羊汤也是少不了的。羊锅掏的好不好,最看重的,就是那一碗浓郁清香的羊杂汤。当羊杂水淋淋、香喷喷、辣乎乎出锅,浓香扑鼻。

@诗画浙江48小时

除了羊汤和羊锅,余杭的冷板羊肉也是一绝,不同于红烧风味的“浓墨重彩”,白切重在一个“鲜”字!

新鲜的羊肉在一锅陈年老汤里文火慢炖,焖上几小时后,老汤精华被羊肉全部吸收。羊肉和羊冻混在一起切片,味道偏咸,肉质酥烂。一些老余杭人最喜欢在早餐时斩几块冷板羊肉,然后让旁边面店的老板煮碗面就着吃。

一碗热汤面是温暖

“仓前的羊锅,老余杭的面。”作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南方小城,老余杭人对面条有着独到的理解。

坊间流传,杭州的吃货们吃面都往余杭跑。余杭人爱吃面的基因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据说宋室南渡时,北方人到杭州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秋天,来老余杭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尤其合适。明华面馆、金贵面馆、缸甏弄面馆……都是名声在外,黑鱼面、红烧羊肉面、虾爆鳝面,也都是你不可错过的美味。

|| 明华面馆

老余杭的明华面馆,隐藏于闹市之中,开业于2003年,至今已经是第18个年头。如今一提老余杭好吃的面店,绝大多数人会推荐明华面店,可谓是名声在外。

第一次来一定要尝尝他们家的黑鱼面、羊肉面。老板自己片的黑鱼片、腰花、自己炸的肉圆、黄鱼,就连辣椒酱都不经手旁人。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出炉,醇厚的汤汁完全不靠调料,全凭实打实的硬功夫。

美食坐标:余杭区凤凰山路317号

|| 金贵面馆

尽管位置很偏,还是有很多人不惧路程,驾车过去就为吃一碗面。红烧羊肉面是店里的招牌,用的都是仓前屠宰场每天现杀的新鲜羊肉。刚出锅的羊肉放进嘴里,软糯的羊肉带着胶质感顿时丰盈了口腔,咸中略带甜头,一点儿羊膻味都没有。哪怕不爱吃羊肉的,也可以试试!

美食坐标:余杭区余杭街道禹航路与科技大道交叉口

|| 缸甏(bèng)弄面馆

听店名就知道,这家店不简单。招牌爆鳝面很讲究温度的搭配。“鳝鱼切断放油锅里爆,趁着高温加入90度左右的热水,温度低了不行,这样才能逼出鳝鱼肉里的香味,让汤面的汤头浆水浓郁。”酥脆的鳝鱼被爆得恰到好处,配上小河虾的鲜,味道真的绝!

美食坐标:余杭区余杭街道禹航路289号

||老太婆面馆

这家余杭街道的面馆,不少当地人都非常熟悉。虽然店名叫“老太婆面馆”,但是面馆的掌勺人已经从“老太婆”变成了她的女婿。掌勺人变了,让人赞不绝口的好味道却从未改变。

开店多年,无论生意多火爆,面馆坚持每到下午两点就歇火,有时甚至不到两点食材就做完了,也只能提早歇火,这也是为了更好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很多在杭州市区的人,都愿意驱车一小时过去,为了那一口面。

店里的黄鳝都是活的,提前一天买好,放在清水里洗净,再养在桶里让黄鳝吐泥;肉丸子则都是自家手工做的。面馆的火候掌握独到,店里的特色“爆鳝”,经过小火慢爆,那酥脆让人一口忘不了。

美食坐标:余杭区宝林路84号

一碗咸茶是禅意

古有诗赞七味咸茶,云:“活火焙干青玉脆,盈瓶赠到绿珠投。堆盘正好消寒夜,细嚼诗情一种幽。”相传七味咸茶为当地千年古刹“普宁寺”禅茶文化发展而来,兴盛于民间。乾隆下江南时期,赐为“御茶”。“七味咸茶”又称“烘豆茶”,是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余杭区的仁和、良渚一带,民间迄今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饮食风俗,称之为“吃咸茶”,是大运河边的独特风俗习惯。

邻里间“吃咸茶”聊天,算是这一带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了,一颗一颗的青豆,从播种到收割再到被褪去坚硬的外壳,成为最美味的原料最后经过乡里人的特殊烘制,一步步加工,才能成为一杯用来招待客人的七味咸茶。

咸茶除了放少量茶叶外,还在杯中加放佐茶的烘青豆、谷芝麻、腌渍过的橙子皮丝,以及胡萝卜丁、青笋干丁、五香豆腐干丁等,第一口咸咸的滋味,第二口才是茶的涩涩本味。此茶经过三四次冲泡后,就可将青豆吃下,不软不硬,非常可口,喝完茶,可连茶料都全部吃光。

一碗醇酿是回味

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百丈的红曲酒颇有名气,红曲酒酿制技艺还是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百丈镇溪口村,自古便有酿红曲酒过冬的习俗。

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放到土灶上蒸,在柴火的助力下不断地向上冒着热气,熟了的糯米和红曲、山泉水一起放入大缸,再等待长达20天的发酵后,红曲酒就形成了。

酿好的红曲酒颜色鲜红,口感清甜,馥郁的酒香中混合谷物的清新。在秋冬微微寒冷的夜里,倒上一杯,咂上一口,口感醇厚绵长的红曲酒,回味无穷。

红曲与糯米粉还有粳米粉混合,还能制作香甜可口的乌龟糕,一个巴掌大小的乌龟糕造型栩栩如生,连龟背上的纹路也丝丝分明。拿起咬下一口,满满的都是软糯香甜。

一碗鱼干是鲜香

在余杭人心里,过年鱼干是重要的一味。隔水一蒸,或者加点老酒,就是年夜饭必有的冷盘,也是整个正月里戒不掉的手边小食。如果要做一条地道的本地风味鱼干,三白潭青鱼是上等选择。大湖活水里,吃螺蛳长大的青鱼,身形巨大,劲头十足,余杭人管它们叫“螺蛳青”。

青鱼在养殖时喂料就要控制好,不能让鱼长太胖,10月中旬开始节食,青鱼的身形就会拉长、纤细,不会长肥肉。新鲜也很重要,几乎是上午抓起来下午就宰杀腌制,腌制三天后再清洗、晾晒,这样鱼就比较香,肉质也比较鲜美。

天气渐凉,

须得美食暖人心,

这个秋冬,等您“食”在余杭。

今日互动

说说你最爱的余杭美食是什么?

我们将在留言区抽取1位朋友,

送上知味观定胜糕一份。

-THE END-

杭州文广旅游发布整理编辑

素材来源: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余杭文旅、余杭发布等

运维支持:研几网络

如果觉得《超解馋 天凉贴秋膘啦(这个秋冬“食”在余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