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湿气重”怎么办 祛湿“神器”来帮忙(中医拔罐疗法显神威)

2023-06-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医所说的“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长夏的气候特点是阳光充足且雨水较多,湿气很重,湿热蒸腾是长夏典型的物候特征,“湿”是长夏的主气,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脾脏喜燥恶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湿邪”可以导致许多疾病。中医认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意思是说,长夏养生重在护脾防暑祛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湿邪为患,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淋雨、涉水、长时间在泳池浸泡或久处湿地引起。内湿多因过食生冷瓜果、冷饮、冰淇淋、凉茶等寒性之物,损伤脾胃阳气或素体阳气不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或暑热天贪恋空调,当汗不汗,汗出不畅留于体内便是湿;或平时吃肉太多,加之运动量少,导致湿邪内生。

身体内“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滞。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正是由于湿邪粘滞,所以湿邪为患,往往病情迁延,胶着难解,缠绵难愈。湿邪致病的特点是:困、重、粘、腻,临床表现为:动不动就觉得无精打采、浑身无力、易困、身体四肢酸楚沉重、面色晦暗、手脚脸面粘腻不舒服或脸上长痘痘、湿疹、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脘腹胀满、大便不成形且粘腻不爽或溏烂、舌苔厚腻等,人体内湿气聚集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觉得困倦。

东方“神器”除湿降魔立奇功

1.护脾祛湿食疗法:饮食以清淡而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为主,忌肥甘厚腻辛辣,可适当食用薏苡仁(薏米)、赤小豆(红豆)、扁豆、冬瓜、绿豆等护脾利湿之品。薏米、红豆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食材。

⑴排骨冬瓜薏米汤:

原料:排骨适量,鲜冬瓜500克,薏米50克,油、盐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切好;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薏米洗净。一起放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汤成加油、盐调味。喝汤,食肉、冬瓜、薏米。

⑵薏米、红豆粥:

取适量薏米、红豆和小米,将红豆、薏米清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再与洗干净的小米一起下锅熬粥吃。

2.拔背祛湿排毒

神秘东方“红圈”火了里约奥运会,成就了“飞鱼”菲尔普斯等体坛名将,这神秘“红圈”就是传统中医拔罐疗法,像菲尔普斯这样长时间泡在泳池里的游泳运动员,体内湿气、寒气重,拔罐(拔背)能起到很好的祛除寒湿,活血舒筋,缓解疲劳和疼痛的效果。

人体背部包含脊柱及许多经脉、经络、神经,是神经系统、经络系统、免疫系统的重要感应区域,其中背部重要的经脉有督脉、膀胱经等,督脉是人体阳脉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主管人体精气神,调整脏腑功能;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膀胱经既是人体的垃圾站,又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亦作“输”,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肾俞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这就跟不同的工厂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径是一个道理。《黄帝内经》曰“五脏之俞出于背”,明朝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类经七卷·经络类十一》注云:“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腧……。本经腧、输、俞,三字俱通用。……背俞,即五脏之俞,以其在足太阳之经而出于背,故总称为背俞。”足太阳经即膀胱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背部皮下库存着大量的免疫细胞,这些人体健康卫士—免疫细胞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如果经常拔背或按摩提捏背部,可激活这些免疫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通过拔背可以去除体内寒湿,帮助机体排出体内垃圾、毒素,调整脏腑功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果觉得《“湿气重”怎么办 祛湿“神器”来帮忙(中医拔罐疗法显神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