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属性)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要夯实语文的基础属性,从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入手,结合传统和现代两种教学形式,在阅读,习作,口语交流,情境演练,社会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品位,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具备较为关键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1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性

小学生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属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思维以及应试思维的主导下,语文的文化性不突出,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强调段落分析,习题巩固,作业布置,阅读和习作教学不扎实,甚至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始终处于较为浅显的程度。其次,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但是新时代的小学生很多都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较重,缺乏自我阅读,自我习作,自我提升的发展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再次,语文的德育价值体现在和社会的结合上,需要教师依据课本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进行引导,但是由于对语文的综合价值认识不清,导致语文学科成为一门单纯的考试学科,只谈成绩,不谈素养,成为很多小学语文的重要表现,这些问题,亟需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纠正。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策略

2.1 从语文特征出发,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三大内涵之一。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认知基础。语文是文化特征最为明显的学科,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只有学生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适应潜能才有保障。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在文化基础这一块加强教学力度。

比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等相关课文的时候,教师就不能满足于语言文字的讲授,而是要拓展开来,跳出狭隘思维,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重点展示一些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结合寒食节给学生讲一讲介子推的故事,结合端午节给学生讲一讲屈原的故事,结合中秋节给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等等,通过丰富的动态的图片,视频,讲座等,给学生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此外在识字教学等教学内容中,教师也应该凸显出汉字的文化价值,借助于汉字的发展演化史,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2 结合现实问题,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自主能力是一个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古往今来,举凡有所成就之人,无不是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会矢志不渝,遇挫弥坚,最终有所收获。新时代的小学生在自我发展意识上较为不足,在语文学科上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把老师视为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爱动脑的坏习惯。对此,教师就要明确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积极耐心的引领,激活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无限潜能。

比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把课本中讲述的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声,虫声等,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猜是什么声音,猜对的学生要给大家朗读课文,看看谁朗读地最生动最有情感就给予奖励。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操场,附近的公园和林地等,和孩子们一起聆听更加丰富的大自然的声音,教师通过手机等工具把声音录制下来,带到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学生模仿课本教材对声音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习作能力。学生写完之后让他们开展互阅互评活动,好的文章给予赞美,一般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教学方式,都是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贯彻。

2.3 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养

社会性是一个人的根本属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为的是将来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有所成就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自身问题,从道德,心理,素质等角度审视语文和德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将来发展,让语文的综合教学价值得以凸显。

比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等相关课文时,教师就应该在课文讲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向雨来学习,学习他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们今天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雨来那时候可是没有啊,你们是否应该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勇敢地奋斗呢?孩子们听了老师的话,再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到了雨来身上的品格,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4 领悟核心素养内涵,保障教师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是人文学科,审美学科,德育学科,教师只有自身品德高尚,才能和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匹配,才能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从而通过自身魅力去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教师还需要在打好教学基础之同时,在文化基础上提升自己,在道德上完善自己,在责任感和使命感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建立亲切友好的关系。核心素养视师生为一个统一体,密不可分,失去对教师的要求,核心素养理念是不完整的,也是达不到良好的实践效果的,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新颖,欢乐,充满文化气息和宽松氛围。

3 结束语

小学语文应该肩负起培养有文化,有责任,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小学生的重任,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涵,也是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成熟,相信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为走向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觉得《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属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