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原则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急性肾盂肾炎的处理和其他肾炎有相同又有不同,适当科学的处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介绍急性肾盂肾炎的处理原则。

1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原则

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时宜尽早控制感染,却除诱发肾盂肾炎的不良因素和对症处理。

(1)控制感染

及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不要等待尿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回报,以免贻误病情。一般首选对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因为80%的肾盂肾炎是由此类细菌引起。或以尿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选择抗生素。以抗生素的抗菌谱较宽的为好。且所选用的药物在血中、尿中都有较高浓度,肾毒性低。用药72小时无效时(症状不减轻或尿检无好转)方换其他抗生素,不宜频繁换药。

要用够疗程,一般为10—14天,或症状缓解后继用药3—5天。停药后宜随访观察,每周复查一次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6周后无脓尿及茵尿方可认为痊愈。如果疗程短,治疗不彻底,或停药后不复查,有可能复发或转为慢性,故用药足疗程和随访非常重要。

(2)却除易惑因素

如用抗生素正规治疗症状得不到改善,脓尿或菌尿不消失,应积极寻找并治疗诱发肾盂肾炎的因素——易感因素。如解决尿路梗阻,治疗慢性病,纠正代谢紊乱等。

(3)对症处理

卧床休息和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有助于机体恢复,重要的是给予足够的水分冲洗尿路,鼓励多饮水以保持足够的尿量。对尿急、尿频、尿痛症状明显者,可给予颠茄、阿托品等解疼剂或采取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关元、中极或三阴交等穴),以缓解尿痛及排尿困难。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也有助于缓解尿痛等尿路不适。

2慢性肾炎肾盂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病程较长,较容易反复发作。急性发作的患者应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则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复发是指治疗后菌株转阴性,但在停药后的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和先前感染的完全相同,其复发有以下常见原因。

1.尿路解剖上或功能上异常,引起尿流不畅。可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明确,如有明显解剖异常情况存在,需手术加以纠正。如果梗阻因素难以解除,则根据药敏选用恰当抗菌药治疗6周。

2.抗菌药选用不当或剂量和疗程不足,常易复发,可按药敏选择用药,治疗4周,常需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3.由于病变部位瘢痕形成,血流量差,病灶内抗菌药浓度不足,可试用较大剂量杀菌类型抗菌药治疗如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乙基因梭霉素等,疗程6周。

另外,肾盂肾炎患者一年内如尿感发作在3次或3次以上又称复发性尿感,可考虑长程低剂量治疗。一般选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呋喃坦丁每晚一粒,服用1年或更长。

3抗生素不能预防儿童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儿童肾盂肾炎

由于婴幼儿的肾脏发育不完善,故婴幼儿发生尿路感染时易引起典型的慢性细菌性肾盂肾炎的肾瘢痕,这种粗糙的肾瘢痕好发生于肾脏的上、下两极。此类肾盂肾炎称为慢性婴幼儿肾盂肾炎或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因肾盏受肾实质形成的瘢痕牵拉,故每块瘢痕组织下可见一扩张的肾盏。现有证据表明,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返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肾瘢痕形成机理中起着要害的作用,肾瘢痕的严重程度似乎直接取决于小儿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严重程度。最严重的肾瘢痕发生于有肾内返流的患者。

《儿科》杂志刊登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式试验研究,评估在小于30个月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儿童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预防肾盂肾炎复发以及避免出现新的疤痕的成效。

研究者对100例膀胱输尿管返流(II级、III级或IV级)、首次急性肾盂肾炎发作后行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抗生素预防(给予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氨嘧啶抗生素2年)和不用抗生素预防。通过4年随访,结果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肾盂肾炎复发情况类似,肾脏扫描提示肾脏疤痕情况也一样。

最后,由此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小于30个月、II级-IV级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儿童,服用抗生素不能预防膀胱输尿管回流引起的肾盂肾炎和肾脏疤痕。

4抗生素使用 需注意避免肾损害

新型青霉素 可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目前,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姚主任介绍,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往往不到正规医院就诊,而是自行到药店购买抗生素在小诊所注射,导致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尿少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血肌酐升高明显,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许多抗生素具有潜在肾毒性,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或疗程延长而加重,及时停药往往可缓解和恢复,但有时也可造成严重后果。

容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四环素等。

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和较强的抗菌效能,应用方便,不须做过敏试验,因此滥用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患者肾毒性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使用这类抗生素时,一定要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

另外,有些药物虽然本身没有肾毒性,但因患者对这些药物过敏,也可引起肾损害,如新型青霉素可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及时停药,可以减少损害。

5怎么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肾盂肾炎方法

在一项随机调查中,研究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醇(DMSA)闪烁扫描技术对静脉给予头孢三嗪(cefatriaxone)治疗3天和10天的肾盂肾炎患儿进行了跟踪对比,发现长程用药并不比短程用药在减少肾脏瘢痕方面占有优势。

在研究是由Benador博士领导的由瑞士日内瓦Cantonal大学医院和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的研究小组完成的,结果发表于3月刊的《儿童疾病文献》杂志上。

目前对小儿肾盂肾炎的最佳疗法仍存在争议,作者的目的是想研究延长给药时间证明是否会减少肾脏疤痕的发生。

研究共包括220名患儿,年龄从三个月至16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人。所有患儿的尿培养均为阳性,3-4天后进行DMSA扫描证实为急性肾脏炎症。一组予头孢三嗪50mg/kg 3天,每天静脉注射一次;另一组相同剂量用药10天。两组均在静脉用药停止后口服头孢克肟(cefixime)直至第15天。跟踪DMSA扫描在住院后第三个月进行。

Benador博士的小组发现两组肾脏瘢痕的发生率相似,3日组为36%,10日组为33%,并无显著性差异。年龄在1岁以上的较大儿童瘢痕发生率为42%,而婴儿则为24%。对年龄差异、性别、治疗前的发热期、扫描中发现的炎症强度以及输尿管反流进行加权处理后,两组间在瘢痕发生率上仍无显著差异。

研究小组确实发现炎症损伤的大小决定形成疤痕的可能性——9%的小病灶、46%的大病灶可引起疤痕,但在任何炎症水平,疤痕的形成都与治疗方法无关。另外,对患儿泌尿道炎症的复发也进行了监测,有15名患儿出现复发,两组间亦无差异。

Benador等在提到早先的一项使用DMSA扫描的研究时指出,该研究中患儿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与口服联用抗生素14天治疗后,疤痕的发生率较低(9.6%),这是因为其研究对象仅为1至24个月大的患儿,且病情均不严重。

作者指出,虽然实验研究发现肾组织的损坏取决于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决定了疤痕的形成程度,但该研究却没有发现治疗前的发热持续时间与疤痕形成之间的关系。

虽然口服药物可减少治疗肾盂肾炎的花费,但作者仍反对在年幼儿童使用口服疗法,因为呕吐会造成给药不足,口服药物对菌血症的疗效不佳。Benador等认为既然使用静脉抗生素的疗程长短并不影响疤痕的形成,所以研究应该着眼于除抗生素外的抗炎药物的使用,以期减缓急性炎症及其导致的疤痕形成。

如果觉得《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原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