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穴位养生堂“科普”如何照顾失智症患者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失智症患者的行为特征

按失智症患者的行为特征可将失智症分为身体失调型、环境不适型、智力衰退型、纠结型、游离型以及回归型六种。它们各自具有哪些主要的行为特征,如何进行区分辨别呢?下面就为大家做详细介绍,希望照护者能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照护。

身体失调型——以激动为主要行为

失智症患者的行为特征以身体失调型最多,其中非常多的患者都是脱水现象造成的。若从早上、中午、傍晚、夜晚持续观察失智症患者的行为,会发现患者在上午相当安静沉稳,到了下午就开始变得情绪躁动不安。

这种躁动不安的现象因人而异,也可能会在傍晚或者夜晚发生。一天内同时出现安静沉稳时段与躁动不安时段,称为同日变动。这原是忧郁症的症状:上午出现忧郁情况,到了下午又变得较开朗没那么忧郁。但第二天又如前一天那样忧郁沉闷,到了下午又稍微变得比较开朗。日本的竹内孝仁教授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脱水。

若失智症患者体内水分不足,马上会出现意识障碍。同时,身体出现活动障碍,进而影响活动能力。如此一来身体更容易疲倦,疲倦则必定容易分散注意力,对事情渐渐不感兴趣,失去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脱水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要素,而且下午过后开始出现症状为最严重的特征。

身体失调型除了脱水以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有便秘现象的患者,其失智症状就会更严重。有便秘状况的患者,特征之一便是每星期出现异常躁动不安的日子即是排便日,和脱水状况不同,便秘者从早上就开始异常的躁动,需要经过下午或傍晚大量的排便后才得以安静。

环境不适型——以抗拒为主要行为

环境不适型患者的行为特征在于面对新环境时会有抗拒行为。当我们将失智症患者带到医院时,患者每次到医院的候诊室就开始躁动不安,这就是对新环境不适应的类型。虽然经常到医院就诊,但上次来过的经历早已忘记,对患者本人而言,医院是全新的环境,所以产生许多焦虑和抗拒。

智力衰退型——充满困惑与误解的行为

智力衰退型的患者会有困惑或误解,常常看起来惊慌胆怯。情绪激动的患者会问:我该怎么做才好?或频繁问着:这里是哪里?我想回家。由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无法理解自己和某个地方、场所的关系,从而产生崩溃的状况,症状就此开始。

纠结型—粗暴、集物癖、黏人、异食症

纠结型失智症患者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言语粗暴、性情暴躁。当吃饭的时候,若听到照护人员提醒说,"请您不要掉饭粒"时,会突然生气说,"不准掉落?我自己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同时,患者会产生"我被压抑了"的想法。

集物癖、喜欢黏人及异食症这一连串的症状都是由孤独所引起的。所以只要能消除患者的孤独感,症状就能缓解。而压抑其语言举止后会变得性情粗暴的患者,如果不再使用压抑的方法,其症状也能得以改善。比如,可以说"没关系,待会擦干净就行了。"

游离型——发呆、心不在焉

游离型的患者就是一整天发呆、心不在焉,因此几乎无法做任何事。游离型和身体失调型的营养不足、活动少、容易发怒生气等情况类似,但必须加以区分。这两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身体失调型患者营养不足、活动少,但用餐时会大口大口地吃;而游离型已经脱离现实生活,所以无法确认眼前的餐点是不是自己的,也不敢开动吃饭。因此,从用餐的现象就可以有效区分这两者的不同。

回归型——回到过去美好时光

回归型的患者会回到与过去相似的场景,且回到过去最美好的时光。如果失智症患者是一位老奶奶,那么往往她会哄着洋娃娃。对女性而言,结婚生子、初为人母、照顾孩子的时候是人生最美好的经验。所以很多女性患者会抱着洋娃娃,仿佛回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刚开始照顾婴儿的妈妈角色。

有这样一位回归型的患者,他原是铁道部职员,每当夜晚9点熄灯睡觉后约一个小时就会起床,大喊:出发前进。就算安抚劝说要他去睡觉也没用,且每隔一小时就起床巡逻一次,准确执行"出发前进"的动作。对他而言,在铁道部工作的年代,值夜班的职员较少,而他担负着调度列车行驶的重大责任,也算是他最辉煌的青春岁月吧。

失智症患者照护的四大原则

失智症患者往往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生活能力减退。照护者必须及时了解症状并给予照护。照护失智症患者一般需要依从以下四大原则。

依类型来照护

目前为止所提到的失智症患者的照护,都是以言行举止的特征来判断其类型,再依照各种不同的失智症类型做适当的照护。第一项原则即是依类型提供照护,例如辨认出失智症患者类型,再依下表执行照护策略。

失智症类型的照护

失智症类型|照护策略

身体失调型|运用水、饮食、排便、运动各方面来调整

环境不适型|与专业照护人员建立信赖关系

智力衰退型|协助患者增加对情境的认知

纠结型|消除孤独感、停止使用压抑方式

游离型|制造角色

回归型|随其进入过去的情境

深信同体共存

同体共存简单来说,就是照护人员应避免对失智症老人所表现的异常行为感到肮脏、厌恶等鄙视态度,因为这对精神上生病的人非常不好。医生、护士、治疗师及照护人员等专业人员在面对精神异常的患者时都不能以局外人的态度来面对患者的行为表现,而必须了解并与他们同感,即所谓同体共存。

但是对于照护人员或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来说,有时候真正体会失智症患者心中的痛苦也是比较难的。比如,失智症患者会因为孤独感而对身边的人使用暴力。照护者在遇到这样的状况一定会问施暴者"怎么了",然后会说"不可以打人"或"被打的人会很痛吧"。与此同时,照护者在脑海中很可能会无意识地想着"此人正因为是失智症患者所以做出奇怪的动作",甚至还会从行为异常、恐怖等角度来评价患者。

健康的人面对眼前的情境会有各种选择。例如:这里摆放了一杯饮料,正常的人可以完全不去碰它,也可以一口气喝光,当然也可以只喝一口就放着,或者喝一半以上。所以说,对于眼前的单一情境,正常人有无数的对应选择。但失智症患者面对眼前的饮料时,他们会不得不选择大口喝完。这就是失智症患者的特征。

虽然有许多选择机会,但失智症患者只会选择一项。明明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但却又像是被逼着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

面对患者自相矛盾的情绪,以及与情绪相对立的行为,照护者要尽量体会其中的无奈和痛苦,只有这样才能够和患者形成痛苦共同体,切身感受患者的痛苦、烦恼或病痛。

当长期照护人员能够对患者的行为感同身受时,就会改变态度,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所以,患者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若感到厌恶、肮脏而产生真麻烦、真讨厌之类的想法时,就会偏离这个原则。照护者必须有感同身受的痛苦共同体,对患者以同体共存的态度去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照护患者。

明辨行为缘由

明辨行为缘由即要了解失智症患者行动背后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了解患者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发现他异常行为的缘由。

对于照护失智症患者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说,必须要首先去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为举动和他的人生经历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性。只有这样,照护人员才能够瞬间理解患者以及患者的异常行为动作。

所以说,照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因理解而改善,患者因病情稳定而改善失智症状,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怀旧疗法。

维持稳定关系

维持稳定关系即不要随意改变失智症患者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要建立一个相对安定、稳定的环境。因为失智症患者对情境的认知功能有障碍,对于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求。

关于失智症患者照护的四项原则已阐明如上,区分不同失智症患者类型以进行照护是四项原则之中最重要的。就较高水准的看护机构的经验而言,如果能依照不同的失智类型进行照护,加上以提升认知功能为目标的基本照护,同时针对患者提供个别的照护,再彻底实行其他的三个原则的话,应该可以消除患者的异常行为。

如果觉得《穴位养生堂“科普”如何照顾失智症患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