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文章丨漫谈说话中的养生术

2022-01-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漫谈说话中的养生术

作者:李友鹏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说话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在幼儿时期我们咿呀学语,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学会了说话,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读书学习,使说话的内容不断丰富,说话的能力不断提高,说话的技巧在不断掌握。说话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是说话伴随着人的一生。而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把说话与养生术结合在一起,就使我们的说话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给说话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

说话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讲“语多损气”,“气若太损则绝”,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无不伤及气血。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说话太多必然会伤及元气,而元气虚损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人的健康有两大要素,那就是有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在运行。我们要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和保养气血,也需要节省“能源”,而减少气血的损耗,在说话上把握好抑扬顿挫,声音大小适度,语音当高则高,宜低则低;语速当快则快,宜慢则慢;减少不该说的话,不说过激的话;掌握这些在说话上的宜忌就是在节省“能源”,就是在维护身体健康。

凡事有利有弊,语多损气论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只是提示我们在说话的数量上要适度,不要喋喋不休侃侃而谈说起来没完没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根据“动能生阳”的原理,说话也是一种运动,也能生阳,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按照中医养生的观点,说出口的话是药,憋在心里的话容易致病,我们只有把心事说出来、倒出来才能心气舒畅,肝气条达,才能有益于养生。如果我们把不愉快的事憋在心里,只会越憋越坏,气不顺则易导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所以,为了养生和健康,有了不愉快的事就要找人倾诉,来个一吐为快,这样才能不留后遗症,于身心健康有益处。为了消除孤独烦闷,心烦了就找朋友聚会,三五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天南地北,畅所欲言,不亦乐乎!因为笑口常开才能祛病消灾,笑口常开才能青春常在;最快乐的人是没有愁肠事老说老笑的人;最快乐的人是有话就说特健谈的人;最快乐的人是善于联系朋友、珍惜友谊的人。

俗话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病从口中入,祸从口中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言多必有失。语言的力量和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要牢记这些养生学术语,什么时候也不要小觑语言的作用。说好听的话容易打动人,说难听的话则能伤害人;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一句话也可以使人恼;一句刺耳的话更可能把人搞得心神不安,伤心至极!有理不在言高,无理寸步难行。不要用话语伤人,我们要知道,用话语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时刻记住“揭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的道理,牢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和“吃亏是福”的道理,胸怀大度天地宽,忍让为贤,关键时学会闭嘴才是高人。为图一时之快说出伤人的话实在不应该,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后患无穷,日后反思常常会自责。

除说话声音过大可能伤身外,语速过快也容易导致情绪激动、烦躁,伤肝、伤肺又伤脾,还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及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带来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对中老年人来讲应尽量用低而缓的声音和语速来说话,如同慢慢讲故事一般,给听者以和蔼可亲之感,这样才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加深友情和亲情的传递大有助益。低声慢速说话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唾液的消耗较少,不容易感觉疲劳,不致于口干舌燥,说错话的几率较低,对健康有利,能延缓衰老。

有些疾病的发生与说话的特点、语速、性格都有很大关系,如高血压多喜欢遇事急躁爱发脾气的人,又称A型性格的人。说话过多的人容易导致心脏与大脑的供氧不足,引起气虚和眩晕等一系列症状。气虚而导致的咽喉炎是教师和解说员的职业病。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但爱说话的人不太容易得抑郁症。如果总是无休止的唠叨,把不停地说话作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关注。这些人通常看起来很有亲和力,但内心却往往充满不安全感,习惯用语言来压制自己的个性。某些人的滔滔不绝,是为了避免更深一层的思考,无法正视自己的焦虑与冲动,缺乏考虑,嘴边缺乏站岗的,容易说出一些过头的话,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辞而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与我私交很好的一个老战友就是比较典型的A型性格,讲起话来如机关枪一般,声音既高语速又快,但说话有时缺乏考虑,容易伤了同事之间的和气,因为言多必有失,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容易招致坏的结果,爱说话的同时还容易发脾气,他所患的疾病当然与他的性格脾气有关,那就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

按照中医观点来讲,低语能使人长寿。什么为低语?现代医学把声音分得很细,全部用分贝来界定。1分贝就是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都可以认为是安静的声音,20~40分贝的声音是喃喃细语的悄悄话,40~60分贝就属于我们正常谈话的声音。当然我们出门不可能带着“分贝仪”与人交流,这就需要我们自行掌握和自行揣摩讲话的音量与速度。当然我们也可以力争乱场求安定,因为气定神自闲。人所共知,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强噪声能使人听力受损,长年累月的噪声会使人的听力减退,会使人的寿命缩短。大声喧哗无疑是一种噪声,对喜欢“静”的心脏是一种强烈的干扰和震动。为了健康,出门在外可允许的噪声是70~90分贝,确保脑力思维活动的条件是40~60分贝,休息和睡眠则为30~42分贝,这是一个最高限界,若超过此数据就是噪声污染。所以正常交流不宜声音太大。中医讲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静则安康,静则长寿。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要自觉地低声说话并养成低语的好习惯,自觉地降低噪声,不要大声吵嚷,在喧嚣的闹市中不要无端地制造声响,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这句古语蕴藏着深刻的内涵,说的是一般贵人说话都是慢悠悠的,一字一句有板有眼,非常沉着稳重,遇事不轻易表态,对事不轻易下结论,谨言慎行,不随便讲话,表现出较高的素养。这也是长寿一族的特征。说话声音的高低与性格有很大关系,通常急性子的人说话声音偏高,语速偏快;做事慢腾腾的人往往说话声音偏低,语速亦慢。低声细语说话的人,通常处事比较中庸,这种人不慌不忙不着急,容易随遇而安,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可能较小,长寿的可能性更大些。我们的急躁和烦恼是由于我们内心的不良情绪干扰造成的,也是缺乏修养的表现。所以,一个不发脾气在任何时候都能控制不良情绪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比易怒发脾气者更有胜算的心计。我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慢说话、低声说话、少说话以至必要时不说话。说话是能力的表达,必要时少说话、甚至是不说话更是有涵养的表现。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要避免冲动,时刻牢记冲动是魔鬼的道理,人在愤怒的那一瞬间其智商甚低或为零,需要一两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谁觉悟,谁就平静;谁平静,谁就健康;谁健康,谁就能长寿。我们需要参透人生,人生如戏,人生短暂,转眼就是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得以有机会来到人世间小住了瞬间,想想何必为区区小事而大发雷霆呢?所以,冲动是来自一时的兴起,而沉着冷静则来自长期的修炼。所以在说话言辞方面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出言不逊或冲撞别人。关键时少说话或不说话,留着唾液润暖心脏,于健康有利当是上策。

中医的最高境界不是治病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凡人欲求长寿,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因为说话与养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养生先养性,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此当是养生的第一步也是养生的关键。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之体,血为阴之体,气为阳之用。在无语的情况下若能凝神定气,物我两忘,若达此境界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才是养生的真谛。我们要根据情况莫多言,宜少语,少语可以使气得以充养,多语则使气耗散,特别是从事教师、营销员、播音员、解说员等行业的人,更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速以及文明礼貌用语等,使说话与中医养生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说的一定要说,该宣泄的一定要宣泄,把说话建立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做到说话与养生的统一。

(2019.5.22)

【作者简介】李友鹏(男),知名中医,北京名医名方研究推广中心特邀研究员,河南仲景医药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发掘整理委员会专业委员。原籍山东齐河,现居山东济南。文学爱好者,热爱生命,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中医养生研究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与诗歌100多篇,创城征文获得济南市一等奖。

如果觉得《李友鹏原创养生保健文章丨漫谈说话中的养生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