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北平说|健康过冬,先让脾胃暖起来

2022-02-06 分类:养生资讯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秋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李女士喜爱吃瓜果,每天餐后都会来个餐后果。进食了大量瓜类水果后,10月份李女士开始出现胃胀,感觉肚子凉凉的,喝点热水后会舒服点,总是嗳气,没什么胃口,也不敢多吃东西,肚子还会一阵阵的响,大便烂,有时还排出不消化的食物。李女士认为是消化不良,自己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后胃胀稍微可减轻,但停药后症状就又来了。

立冬来临,北方下起了第一场雪,南方也降温了。李女士胃胀的症状也加重了。听说“立冬进补,上山打虎”,于是李女士赶紧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问问胃胀的她该怎么补起来。

医生询问了她的不适症状,查看到她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一派脾胃虚寒之象,辨证予以温中散寒的汤药,嘱咐李女士忌生冷,多进食花椒、生姜等温中散寒的食物。李女士喝完中药后觉得肚子暖暖的,胃胀也减轻了许多。

【北平说】

一、立冬过后天转冷,先让脾胃暖起来

十月瓜果飘香,蟹肥虾壮,很多人贪多贪饱,进食大量生冷的食物后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寒凉饮食可直接伤及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如胃脘部胀满、纳呆、腹泻等。立冬已至,气温降低,加衣防寒,别忘了先让脾胃暖起来。

二、降温脾胃易受寒,暖胃安心度过冬

1. 饮食适当进补

《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立冬养生,大的原则是以温补为主,少食生冷。需要注意要因地制宜,西北地区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南方虽已入冬,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此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

食疗要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如脾虚、气虚的人,表现为乏力、气短、厌食、腹胀、大便偏稀、怕冷,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大枣、扁豆、山药、胡萝卜、栗子等。一些人平时四肢冰凉、怕冷,总比别人穿得多,中医认为这大多是阳虚体质,阳气不达四末(四肢)所致。饮食可选羊肉、鸡肉、胡桃肉、大枣、桂圆等。故“冬令进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清补、温补,不可盲目“进补”。

进食也不宜燥热,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饮食做好荤素搭配:牛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萝卜、白菜、豆腐、木耳等。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作引补,一般来说,可先煮些姜枣茶、生姜大枣牛肉汤等,以调整脾胃功能。

2. 调节起居和阴阳

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立冬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冬藏是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黄帝内经》中指出:“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过于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的平衡。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脾胃升降也离不开阴平阳秘。睡眠不仅是休息,而是让我们回归阴阳平衡。

3. 避寒就温护阳气

按摩暖腹

睡前可将手掌掌心放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摩,可适当扩大按摩范围。频率以 80~90 次/分钟为宜,每次不少于 5 分钟,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掐腰,然后用双手手掌分别沿着膀胱经、督脉向下推摩,如此反复 5~10 分钟,可起到健脾暖胃的作用。

泡脚通络

睡前可用热水或中药(艾叶、生姜、花椒等)泡脚,同时按摩足底涌泉穴,有温肾助阳、温肺散寒的作用。水温以40~45℃为宜,水面高度最高到小腿的1/3处,一般泡20~25分钟,或额头微微有点汗就可以。

4. 适度运动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易导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等,因此可以适当运动促进血气行畅,提高自己的抗寒防病能力,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天气变化。大家可根据自身的年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瑜伽、八段锦、太极拳。运动时要注意衣服不用穿得过多;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动与静的合理安排,身热、微汗就可以了,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

End

【专家简介】

张北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副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静、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及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吴荣焕 付灵玉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北平说|健康过冬,先让脾胃暖起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