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健康蔡甸丨 寒露后,身体这3处,一定要养好!

2022-05-09 分类:养生资讯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不知不觉,又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 这也意味着,深秋已经来临了。 天气开始从凉转变为寒,昼夜温差变大,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而萧条、凋落。此时,若不注意保养身体,则很容易致病或引起旧病复发。 因此,寒露养生,应顺势而为。 防秋燥,饮食少辣多甘 秋季一到,尤其是寒露前后,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渐渐趋向干燥,这导致人的身体也开始缺水,变得干裂不适。 想预防秋燥并不难,大家不妨在日常做好以下几件事,与干燥说拜拜。 1、补充水分 每个成年人每一天的摄水量应是2~3升左右,但由于日常很多食物中都含有水分,因此约摄入1.6升的水量即可。 不过,仅仅通过喝白开水来补充水分,对于干燥的秋季来说是不够的。 圈圈建议,大家可以试试白天补充一点盐水,晚上则喝一杯蜂蜜水。 这一个方法,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水分,还可以防止便秘,起到养生的功效。 2、多吃“温润”的蔬果 寒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更干燥了,有些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咽干舌燥、鼻燥等症状。 一些新鲜蔬果中富含水分、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滋润咽喉、缓解燥气,对防止“凉燥症”大有裨益。 水果:梨、柑橘、柚子、柿子、乌梅等;蔬菜:萝卜、冬瓜、莲藕、海带、山药等;药材:银耳、百合、沙参、玉竹等;坚果:芝麻、核桃等。 3、拒绝煎炸、辛辣、油腻食物 这个季节很容易“引火上身”,一旦吃了太多煎炸、辛辣、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引发咽喉肿痛、流鼻血等上火的症状。 因此,大家在饮食上避免吃太多刺激性食物,保护好肠胃与咽喉。尤其是老人,应多吃温食,用粳米煮热粥喝,有健脾益气之效。 4、每日保湿护肤 深秋的冷风渗人,皮肤肯定会遭受到“打击”,一不小心就有细纹裂开、变得皱巴巴的。 特别是皮肤较薄、易敏感的朋友,要注意选用滋润型的面霜、护手霜、身体乳,“喂饱”肌肤所缺的水分。 驱寒保暖,护好身体3处 除了防秋燥之外,驱寒也是关键。人的身体易遭寒气入侵,若没有及时保暖,身体多处部位将“埋下”隐患。 脖子:血管、穴位多 如果你感觉脖子后侧发凉,很可能就是受寒了。 人的脖子神经血管、穴位多,一到了秋冬天气,寒冷会导致局部的肌肉保护性收缩,脖子的张力增高,血运减少,从而伤害脖子,增加局部疼痛感。 天气微凉时,可选择佩戴丝巾,等更寒冷时,应穿高领的衣服,做好保暖工作,可以避免脖子部位的血管受寒。 此外,坚持早睡早起,盖好被子,左右侧卧、仰卧的姿势交替变换,对脖子也有好处。 腰部:不注意保暖会加重症状 若腰部受到寒风的侵袭,容易引起腰痛,时间一长,到了阴雨天气、寒冷天气便会发作,加重病症。 况且,后腰两侧是肾脏,肾脏也喜暖厌寒。 保暖腰部,一方面,可通过按摩腰部至微微发热,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疏通寒气;另一方面,也可以试试贴暖宝宝或泡热水澡。 足部:易受冷刺激 民间俗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说进入白露时节天气转凉,自此不宜赤膊露体。 到了寒露时节天气更冷,就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足部与五脏关系密切,若保暖不当,脚部受寒,那么五脏也随之受损。 在此,建议大家睡前按摩脚心,从脚跟慢慢搓揉至脚心,反复用力均匀搓揉,直至脚掌发热为止。 另外,睡前泡一泡脚,可加入陈皮与生姜,尤其适合体质虚寒、四肢冰凉的人。 最后,大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好好度过深秋,一扫阴郁!

【来源:蔡甸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健康蔡甸丨 寒露后,身体这3处,一定要养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