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寒露节之后:记住4个“当心”,做好4点,身体健康少生病

2022-08-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寒露节之后:记住4个“当心”,做好6点,身体健康少生病。

寒露之后,也就标志着这个秋天即将进入尾声。当然,也意味着我们的日常养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我国地大物博,北方天寒地冻的时候,南方有可能还是艳阳高照。但正是如此,也就更意味着我们的养生需要作出调整。

笔者身处南方,最近这几天的情况,完全可以用“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来形容。而多变的气候,几乎怀疑“秋老虎”是否真的离去?

所谓“秋老虎”,气象上指三伏天出伏以后、短期回热的一段高温天气。但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有的地方可能很快就过去了,有的地方则有可能持续两个月左右。

但无论如何,寒露节之后,即使南方白天仍旧热浪袭人,但早晚的气温确实有点低。

同时,再加上秋天空气里的水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当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我们的身体就会有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出现。

因此,寒露之后养生,需要做好4个当心:

1、当心外火:

一般来说,外界气温在30℃以上时,体内的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方慢,人的食欲也会减退。

这时候,即使已经过了寒露节,还是应该避免长时间的日晒。外出还是要做好防晒措施,这一点对南方的朋友很重要。

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居室的安静、卫生,可以在午后适当通风降温。

2、当心内火:

我们经常说到有点上火,这个上火,其实主要就是“内火”的范畴。

比如有点心烦意燥、口苦失眠、口腔溃疡、口干等,都是属于上火的迹象。

因此,只要出现了上火的情况,即使是过了寒露节,还是可以适当喝点清热降火的凉茶药食。

平时适当多吃点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厚味,以帮助身体自行泻热降火。

3、当心缺水:

秋气主燥,秋季养生主要就是要滋阴补水。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寒露节之后,尽管气温相对开始下降,大多时候都是比较凉快的。而皮肤反倒更容易干燥,这一点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为明显一些。

虽然高温天出汗多,由于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实现,所以机体更容易缺水。

但秋凉之后,有感出汗减少,皮肤得到的滋养同样也降低,这就是我们秋季皮肤干燥的主要原因。

因此,秋季养生重在滋阴补水。做到充分饮水,每天饮水量以不少于2000毫升为宜。同时,还可以适当喝点滋阴的药食,如蜂蜜水、百合羹、沙参麦冬茶之类。也可以喝点红枣枸杞茶八宝花茶。

红枣: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枸杞:滋补下焦,滋阴补血。

4、当心热伤风:

秋季气温变凉,人们会主动增加衣物,减少室外活动。如果长期闷在密闭温暖的环境里,虽然起到而来保暖防寒的作用,但同时也容易出现热伤风。

环境温度升高,人体的代谢相对就会旺盛,能量的消耗加大,可能会出现一些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的现象,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

此时,如果过于贪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便可乘虚而入,从而形成所谓的热伤风。

因此,秋凉之后关键是避免受凉,环境温度不宜太高,室内也应经常通风,避免大汗淋漓时强行“速冻”降温。尽可能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总之,寒露后养生,做好上述4个“当心”之后,还有如下4点要注意:

1、润肺:秋天的饮食,应该适当偏于滋阴润肺。古人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等柔润的食物,可以益胃生津;也可熬一些生地粥、麦冬茶。起到滋阴润燥。水谷里面,百合、梨、荸荠都是不错的滋阴药食。

2、吞津:寒露之后的气候偏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吞津就是不错的养阴方式: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3、食酸:《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寒露之后的干燥,自然界也一派萧杀之气。偏酸的食物,能收敛肺气。因此,寒露之后少吃葱姜辛辣,适当多吃点酸味的果蔬,是很不错的养生方式。

4、秋冻: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身体条件允许的人,衣物最好别一下子穿得太多,慢慢添加为宜。适当可控的“秋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耐寒力,也就为迎接寒冬做好预演。

所以,寒露之后的养生,最好能做到内心宁静舒畅,避免悲观伤感。即使遇到避无可避的伤感事,也要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平时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凝神定气。就是对身体最好的养护。

如果觉得《寒露节之后:记住4个“当心”,做好4点,身体健康少生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