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潮汕人善于根据时节制菜肴,注重养生,这也是潮菜的一个重要特点

2022-06-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美食视频#

潮汕人逢年过节喜爱做棵食的风俗世代相传。粿品加工制作精细,调味配料多样,烹调方法考究,营养成分丰富,风味独特,堪称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潮汕人家很喜欢用棵品馈赠亲朋好友,海外游子对故乡的粿食更是常念不忘,最惹乡思。

潮汕民谚有“时节做时粿”和“时令防时病”的说法。它反映了古代先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有选择性地利用适合节气的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草药,用科学操作工艺拌人米粉(俗称粿)加工研制烹调成可口棵品,既可使人享受美食,又能成为适合时令药膳,可起到增进食欲、提供营养、调摄养生、益寿康宁的作用。

{潮州府志》载,韩愈到过潮汕后所写的《谢表》中说: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痛气,日夕发作。”潮汕古代诸永医者也都通过生活实践和临床验证, 进一步认识到疾病很多 是由天地之“疠气”引起的,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干家万户“时节做时棵”,用这种既是粿食又是预防药膳的方法,来防治时病。这称得上是古代医家先贤广泛开展群防群治的一项科学创举,对潮汕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极其有益的贡献,值得潮人世世代代赞颂。

潮汕人逢年过节做粿,品种很多,这里只浅谈几种人们比较熟知且闻名的美食粿品,介绍它们对防治疾病的疗效。鼠曲粿是一种春节、元宵做的粿品,是用潮汕田野生长的鼠曲草拌入糯米粉加工制成的。鼠曲草又名佛耳草,是菊科草本植物,性味甘平,食之有化痰止咳之效。冬春易患风寒咳嗽者,食之尤为适宜。红粿桃红色,粿皮以红曲与大米粉类为原料,红曲是用粳米加人酶母经反复用水浸泡加工而成。拌人红曲粿皮食之有消食活血,健脾养胃,杀山岚瘴气之功。是冬春时节的时令粿食。菜头粿(萝卜,别名菜头),它也是春节、元宵时家家户户喜爱的粿食。潮人用大米粉与碾磨过的菜头浆糊充分搅拌,

掺人美味配料蒸熟而成。《本草纲目》中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行风气,去邪热气。”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家开药方”的谚语。李时珍称“萝卜 是蔬中最有益者”。 可见古人做菜头粿食起到预防疾病之功其妙。清明时节做麦粿,用小麦碾磨成麦浆与白糖或红糖充分搅拌后,可揉成包形(称麦包),也可揉成片状,分别用蒸笼蒸熟或铁锅上用花生油加热煎熟而成。《本草纲目》中载: 小麦味甘,能止烦渴,润咽燥,利小便,止虚汗,养肝气,养心气。故食麦粿尤其有益。

草粿(又称凉粉)是用仙人草(凉粉草)煎取药液,滤计去渣,加人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熟后,盛于容器内今凝成青而成。食时撒上白砂糖,吃时顿感清香爽滑。风味清香。仙人草性味甘凉,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功效,真不失为盛夏适合时令的清薯解毒的粿食小吃。深受人们的喜欢。除此之外,潮汕还有舔粿,青叶粿,薯粉粿,豆心粉粿等。各有防病治病之医学道理,真不愧是可以,“时令防时病”之粿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民原创

如果觉得《潮汕人善于根据时节制菜肴,注重养生,这也是潮菜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