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道德经》14:辟谷养生(不是饿肚子)

2022-11-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可得,却不可见,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老子讲的“大道”,就像广阔的宇宙,充满奥秘,又玄幻无边际,我们无法看到。

庄子在《逍遥游》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关于得道仙人的故事。肩吾求教连叔:“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简直是大话连篇。”连叔问:“他都说了什么呢?”

肩吾转述道:“在姑射山住着一位仙人,皮肤润白胜似白雪,体态柔美似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运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专注,使世间万物不受侵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都是虚妄之言,一点都不可信。”

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无法同他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无法同他聆听钟鼓乐声。难道只有形体上的瞎子和聋子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呀!这不就是说肩吾你吗!”

生活中很多人会舍“大道”,取小道,却声称已经明白了道家的养生之法,比如,那些宣扬辟谷之术可以减肥,养生的人,他们听到庄子讲姑射山仙人这则故事后,便认为道家的养生之法,在于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很多人不明道中真理,听到养生二字便趋之若鹜,几天不吃饭,饿着肚子期望得到健康。但这可能吗?至少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太现实,不少人可能疑惑,既然不现实,为什么庄子要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呢?我们要清楚,姑射山中讲的是得道高人,并不是普通人,我们了解“大道”吗?假如我们连这扇门都没有进入,就妄图以饿肚子保养生活,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人秉道而生,负阴而抱阳,阴阳激荡产生了冲和之气,也就是至纯的元气,精气,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得道之人心神守一,不被外物侵扰,冲和之气饱满于体内,自然不会像我们有强烈的饥饿感。

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心神分离,被各种欲望思虑耗精伤神,体内充满了杂气,乱气,污秽的废气,如何能像得道之人一样不食五谷呢?

大道虚空无形,不可满,一满而知其妙。我们这些普通人,体内的阴气无法下降,阳气无法上升,精神日益亏空,生命日益衰退,自然体会不了道中之妙。

而那些得道之人,阴阳和谐,彼此交融激荡,不断产生新的元阳之气,精神安宁不被欲望和外物消耗,自然饱满于体内,能得道中之妙。

不要听到“满”,便以为这是进取之心,一心在道中求满之人,最后只会偏离道。道不可盈,就如老子讲要虚其心,才能实其腹,如果心不虚,有了进取之心,腹如何能实呢?

“道”是虚空的,却有无穷无尽之用,能体会“大道”的不盈,才能懂得“大道”的渊深。比如,我们自认为是万物之主,跟一个国家相比,我们了解多少呢?跟这个世界相比,我们了解多少呢?跟整个宇宙相比,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实际上了解越深,人越会感到自己渺小无知,当一个人在了解深入后,感到渺小无知时,说明才真的有收获。

生命之前有“大道”,天地之前有“大道”,“大道”是天地未生,生命未成前最精纯的能量,从虚空混沌中破壳而出,便有了天地,万物,生命的开始和发展,难道还不够渊深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学道不可有勇心,勇是有为之心,勇进则会滋生更多思虑欲望,最终求而不可得;学道要虚其心,用神不用心,心无知无欲,默默静守,诸多杂念欲望自然而然会退却,锐锋不挫自挫,故不知有锐,亦不知有挫锐之心。

何谓“解其纷”,纷是乱的意思,代表着诸多欲望,思虑和杂念,入“道”这扇门,首先要治乱,不退去欲望,思虑,杂念干扰,真心如何能呈现呢?

很多学道之人,在打坐时会努力克制杂念,或想尽办法消除杂念干扰,这反而不得其法,心越来越乱。万般念头由逐而生,譬如,鱼儿如果不贪鱼钩上的饵,即便钓鱼的饵再香,又如何能勾到鱼呢?所有欲望,杂念和思虑,都在于我们追逐它,只有在不断追逐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入我们的心神,如若视而不见,保持静默,心不动,念如何生呢?

倘若我们能默守心神,不为所动,不解纷而纷自解,何须努力去克制呢?诸纷不能扰我神,耗我之精,分我之心,乱我之气,如此心神自然会合一,进入虚空静极的状态,先天的性光自现,这时才方知无欲以观其妙的真意。

尘,土也,象征着大地,坤以柔静为主,静极后方能生动,这就是有从虚无中来,动从静中出,阳气产于阴的道理。“大道”并非只是虚空静极的,有无相生,动静相生,虚空静极后返动,才能体会老子讲的有欲以观其缴之妙。

大道虚空无形,却又存在,普通人看不到,摸不到,感知不到,得道之人才能体会它的妙,它的实。大道是杳杳冥冥,混混沌沌的,在杳冥混沌中,我不知是谁之子,我不知有我,不知谁先谁后,虚中从有,静中生动,返回我本来面目,养我浩然之气,饱满于体内。

如果觉得《《道德经》14:辟谷养生(不是饿肚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