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幼儿肘关节脱臼 预防大于治疗(这些方面要注意)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嘻游君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说「真没想到就是给宝宝洗个手而已,就给弄脱臼了」。很多家长在养育宝宝的时候千防万防都会遗漏的就是宝宝脱臼这一点。尤其是4岁以下的宝宝,不仅玩闹过程中可能会脱臼,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睡觉的姿势不对也会脱臼。

婴幼儿脱臼与成人不同,基本上都是如图所示的桡骨头半脱位,即肘部外部的长骨从肘关节中滑出来,这种肘部拉伤的情况在4岁以下宝宝中十分常见。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宝宝的肘关节太松,桡骨形态发育还不成熟,以至其受到足够大的拉力时(例如宝宝摔倒时被大力拉起),就很容易从关节中滑脱出来。因为大力拉伸时会形成一个空腔,附近的组织就容易陷入其中,而当关节恢复到其正常位置时,就有可能将这些组织卡在里面,造成桡骨头半脱位。

这种脱臼的表现,宝宝们因为轻重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1.不是所有的脱臼都会肿胀,不很严重的情况下,宝宝一般会把手臂紧紧夹在身体一侧,手肘微屈,手掌朝向身体。会拒绝使用受伤的手臂去进行活动。若多观察,会发现宝宝的手臂无法正常抬起,经常保持垂落的僵硬状态。

2.稍微严重时,碰到胳膊宝宝就会哭闹,或者轻压胳膊会哭闹得更严重,观察胳膊位置还可能看到不太自然的状态,若不及时复位或错误的复位操作会出现肿胀。

3.严重的时候,会有肿胀,能看到明显错位,宝宝哭闹不止,此时有可能不仅仅是脱臼了。

虽然这种脱臼并不会对宝宝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如果一直没有处理可能会导致骨头长得不正,没有及时处理或没正确处理可能会导致宝宝习惯性脱臼,脱臼越久,宝宝越疼,也越难复位,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就医,并且预防大于治疗。

也会有一些宝宝比其他宝宝更容易脱臼,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

造成宝宝脱臼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玩人体秋千游戏,就是单人拉起宝宝的双手或双臂荡起宝宝转圈,或者双人一人拉一边胳膊让宝宝荡秋千。

2.穿脱衣服时候动作不够轻柔,穿脱方式没有注意,比如把宝宝手放进袖子里就伸直袖子直接在另一头拉拽宝宝的手。

3.牵着宝宝的手或小臂走路时,宝宝走不稳或摔倒了直接大力拉拽起来。

4.宝宝自己玩的时候或者睡觉的时候不小心压到了一侧胳膊。

宝宝脱臼了怎么办?

1.首次遇到宝宝脱臼,不要自己胡乱尝试复位,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去处理,不要看着视频或图文攻略去操作,以免给宝宝造成二次伤害。只要不是骨折,就近就医是最好的选择,一般复位后5-15分钟左右宝宝就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2.在送医过程中要注意对宝宝脱臼手臂的保护,让其呈自然状态或有承托的防护状态,比如用长围巾或亲肤布条等东西固定好宝宝的手臂,避免脱臼的胳膊来回晃动对关节产生多余伤害。

3.复位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格外注意些,以免再次脱臼或变成习惯性脱臼。

4.如果医生需要宝宝用绷带或打石膏,可能是因为宝宝脱臼或拉伤没能及时复位、治疗,如果在此期间,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持续性疼痛,需要再次就医以防止有骨折现象当初没有被检查出来。

5.如果有肿胀现象,要帮宝宝做个肘部固定,睡觉时候可以在胳膊下垫些东西。然后配合冰敷约10分钟,看情况一天数次,坚持两天。

如何预防:

1.走路时候或者牵着宝宝的手上下台阶时候不要拉拽手臂,尤其是小臂。如果活动区域没有什么危险存在,不必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自己走路。如果需要牵着宝宝,不要拉着小手或小臂,尽量扶着宝宝大臂慢走,或抱起。

2.给宝宝穿脱衣服时,不要直接大力拉拽手或小臂。动作要轻柔小心,最好可以两只手并用给宝宝套穿衣服。

3.在宝宝摔倒的时候,要记得先蹲下来观察下宝宝,然后双手放在宝宝腋下抱起。

4.离开安全座椅或婴儿车等地方,要先检查保护的带子等是否已经解开了,以避免在把宝宝抱出时胳膊不小心被带子拉扯到。

5.在宝宝小时候不要玩人体秋千这种容易造成脱臼和有潜在风险的游戏。

6.平时多观察宝宝,若宝宝睡觉时一侧手臂被压在了身下应帮其拿出来。在宝宝摔倒或被拉拽之后观察一下宝宝有没有什么不妥,或直接询问宝宝有没有疼痛会哪里不舒服,可以让宝宝尝试抬举双臂,是否可以灵活用臂。

7.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宝宝,自己受伤了、不舒服了要及时找家长,告诉家长。

如果觉得《幼儿肘关节脱臼 预防大于治疗(这些方面要注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