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身体出现“颜色” 就是肝受损(做到“四吃” 肝会更好)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肝脏是我们人体中最大的排毒器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给肝脏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再加上,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出现问题也不会及时反映给我们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帮助我们判断肝脏的健康与否。

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下几个异常变化,就是肝脏受损了,抓紧养肝吧!

注意身体这几个部位的变化:

第一个部位:指甲变黄

中医认为肝经内有湿热,则身体某部位会发黄,不仅仅是指甲,甚至是舌苔、眼睛也会发黄,严重的脸部肌肤也会发黄。

第二个部位:眼白发黄

眼白发黄,是黄疸的表现。肝硬化患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这种体征,一般程度较轻。

这是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若黄疸骤然升高或重新出现,均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应引起重视。

第三个部位:手掌会变红

正常人的手掌掌面和背面的皮肤颜色呈均匀一致的淡红色,而如果你的手掌大小鱼际出变红,那么你就需要注意肝脏健康了!

在大拇指至小拇指的根部之间的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手指按压后变成苍白色,抬手后立即恢复,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

正常男性女性体内会分泌出雌性激素,这些激素随着血流周游全身,最后要在肝脏分解灭活。

当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久而久之,雌激素在体内积累多了,便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形成了肝掌。

如果出现肝掌,证明肝脏的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

第四个部位:眼睛发红

如果肝火过旺,就会导致眼睛发红有血丝,甚至发炎。

肝火或风热邪气循肝经上炎,到达于眼睛,导致眼睛的火气比较大,则眼睛红赤。

当过旺的肝火到达眼睛时,会导致眼睛发炎,因而出现红血丝。

第五个部位:指甲发红

肝脏容易火大,若是肝火绵延不去,对指甲的典型影响就是指甲发红。

记住“四忌”,肝脏会更好:

一忌:油炸食品

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引发类似肝炎的酶的变化。

专家指出,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不健康食用油会增加心脏病和肝病的危险。

二忌:加工食物

营养专家表示,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

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

三忌:香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不仅仅会破坏肺,同时对肝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患有肝炎的人群,一定要戒烟。

另外,尼古丁还是导致疾病、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所以,非必要场合尽量不要接触香烟。

四忌:酒精

专家表示,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

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长期过量饮酒则容易导致肝硬化。专家表示,每天饮高浓度酒超过两杯(25毫升)就会伤肝。

做到“四吃”,肝脏好上加好:

一、吃青色食物

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的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属于帮助肝脏排毒的食物。

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就好。

二、吃养肝中药

养肝茶是传统的护肝中药,它包含八种成分,分别是葛根、苦荞、玫瑰茄、菊苣、决明子、桑叶、枸杞子、甘草。

喝法也很简单:将以上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成乌麦苦苣茶,或者制成茶包,每天取一包泡饮也可以。

苦荞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是因为苦荞中含有一种丰富的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生物类黄酮可以解除醇中毒、保肝护肝,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有一定疗效。

据专家称,葛根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营养保健之功效。

经常喝乌麦苦苣茶,在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三、多吃酸味的水果

研究表明,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养肝的作用,尤其是酸味的水果。

水果中所含的酸性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脂肪在血管壁内的沉积,帮助消化系统消化多余的脂肪,从而减低了肝脏的负担,减少患脂肪肝的概率。

我们常见的酸味水果有橘子、山楂、葡萄等,肝脏不好的人群可以多食用这类水果。

四、多吃疏肝理气的食物

饮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 最好不要吃药。

如果觉得《身体出现“颜色” 就是肝受损(做到“四吃” 肝会更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