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 自我及身边家人(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2023-02-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很多人都非常焦虑,甚至晚上睡不着觉,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在这个时候,我们普通百姓以及我们身边的家人,亲戚,甚至部分患者该如何防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呢?做好我们的心理防护呢?

今天,我们分享一则“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全体教师与小清心团队”的指导文章,写得非常好,建议收藏,转发: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又到了寒假,又到了一年一度欢庆春节的时刻,但今年这个假期这个春节有些不一般。武汉肺炎成为了近些天来的头条、热搜、爆点,而口罩则被调侃称为了鼠年真正的年货。

最近的朋友圈、微博,几乎清一色都是小伙伴们将了解到的各方消息汇总、转发,似乎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掌握更多信息,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也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出宝贵的内容,让无法直接听到我们叮嘱的亲朋友好友收到这份新春最真挚的心意。

当人们面对远远超出自己认知和应对范围的事件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就如这次武汉肺炎事件发生后,人们反应各有不同:有的人不停地刷手机看最新进展,不断地看各种文章、截图、转发,有的人抢购口罩、白醋,有的人连夜离开,也有的人平时经常转发养生、必看,而此时却置若罔闻。其实,这些都是正常人对这类事件产生的正常反应,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但如果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身心必然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鉴于近期很多公众号、平台都提到了面对疫情如何做好自我与家人的身心防护工作,小清心参考并整理了部分文章内容,梳理了一些疫情期间的心理自助方法提供给同学们。

面对疫情,如何做好身心防护?

1、关照身体

疫情的载体就是身体,照顾好身体是防护的必要条件。远离传染源(如,病毒携带者等)、切断传播途径(如,洗手、戴口罩、减少出行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如规律作息,包括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控制饮食等)是重要的三部曲。

2、关照心理

(1)减少关注频率,减少因信息过载引发的心理负担。

虽然信息铺天盖地,但不表示你要捕捉和记住每条信息。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特别是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减少干扰。

(2)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做规划,并执行它。

由于疫情,也许寒假出行、走亲戚、朋友聚会等计划泡汤了,看到遗憾的同时,可以想想如何利用好这次机会,为假期做个规划吧!比如:听音乐、运动、阅读、睡觉、深呼吸、瑜伽、看电影追剧、写日志、插花、刷文献(总算有理由不用出去,安心学术了!)等等……

(3)处理负向情绪

如果已经体验到了负面情绪,不妨尝试以下方式:

积极自我对话。积极自我对话有助于提升自信,克服艰难。允许自己表达负面的情绪,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虽然事情令人恐慌,但我相信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次假期没法出行了,但给我与自我内在相处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时刻,但这不是最困难的时刻,我有办法适应这个情况”。运动。适度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也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改善疫情时期的无力、焦虑感。正向思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自我肯定。回忆总结自己面对危机时是如何应对的,看到自己的力量与能力。去伪存真,辨识资讯,会发现正面信息其实很多。有些文章也许是趁机贩卖焦虑,或是断章取义博得眼球。拥抱科学,远离伪科学,远离谣言。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可以试着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可怕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有几种方法可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呢?如果真的发生了,我担心有用吗?2、身处疫情区或被隔离,如何调适自己?

突然的人身自由限制,被冠上「隔离」的要求,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换作任何人,情绪都会产生波动,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如何面对「隔离」。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很多情绪与感受,比如慌张、不知所措、愤怒、沮丧、孤独感、被抛弃感等等。前面提到,这些都是正常人在异常情况下的自然反应,不要刻意压抑这些情绪,而是找到合适的途径允许自己体验和表达这些复杂的感受。

不论是面对疫情还是身处疫区或是被隔离,正如前面提到的,都需要从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关注自己。

学校作为同学们坚强的后盾,会时刻关注大家的状态。不妨有空的时候跟同学、老师多联系联系,跟他们讲讲了解你的情况,让他们放心。实际上,尽管身处疫区或是被隔离,同学们并非一味地脆弱与无助,我们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助人者,找到帮助他人的办法,也让自己体会到自身的能力与力量。

回到学校后,也许自己拥有了一个新身份——被隔离者。可能刚开始有些不舒服的感受,这也是正常反应。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同学、老师,或是心理中心老师沟通,一起讨论如何适应。

如果亲朋好友被隔离,我该做些什么?

1、共情

在电话里倾听他们的负面情绪与感受,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被陪伴、被支持、被理解。

2、分享

可以讲讲自己最近的心情,目的是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而非自己一直倒苦水。

3、提供资源

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提供写书单、音乐list或电影等资源,让他们能够充实精神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够有能量为亲朋好友提供帮助与支持。对他们的关心也需要适度——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

4、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疑似“新型病毒肺炎”症状,该怎么做?

1、若体温<38°可先进行自我隔离、观察。

2、若体温≥38°,并持续1-2天没有退烧,请务必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就近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

3、及时联系院系老师报备情况。

5、如果自己/家人/周边的人接触过“新型病毒肺炎”患者,该怎么做?

1、如果自己接触过,需要先进行自我隔离、观察。

2、如果家人或周边的人接触过,可以提醒他们,但态度要尊重、真诚、鼓励,避免人际冲突。可以提醒我的亲人和周边的人,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和消毒。(近期也有很多文章在写如何让长辈戴口罩,这里有张网友提供的万能图,供大家参考~)

3、及时联系院系老师报备情况。

专业帮助

前面提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息影响下,不同人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睡眠状况恶化恐惧,无法感觉安全感觉无助感觉空虚变得退缩或孤立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面对现在的疫情,我们能做的是照顾自己,关心身边人,留心身边的美好,多听官方媒体的发布,认真做好防护,团结一致,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保持对前景的期盼。

最后,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全体教师与小清心团队恭祝园子里的各位在这个难忘的新春里平安健康,幸福如意!在这个时期,我们将万众一心永向前!

来源:小清心 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如果觉得《面对“新型肺炎疫情” 自我及身边家人(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