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情绪波动是健康的杀手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情绪波动是健康的杀手

有一回朋友搬家,老是觉得为不舒服。他问我吃什么药比较好,我看他气色不佳,建议他找中医把脉。他到了中医哪儿,医生把完脉之后,劈头就骂他:“这哪是胃病?这是心病!你痛快地花一笔钱,病就好了。” 原来朋友为了省钱,用他那辆破车自己一趟一趟地搬,由于冰箱实在太大太重了,他一直在烦恼不知怎么搬。听医生的话后,他只好请搬运公司派车搬那台冰箱,说也奇怪,冰箱搬妥之后,他的胃病也好了。

《吕祖百字碑》说: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我们修行人平日应接人情尘世事,必须事来则应,事去不留,光明正大,这叫“不迷”,不迷才能清心静性,气自然复命归根。

意识创造人生实相,你心里怎么想,人生就怎么变。人生的遥控器其实就把握在每个人的手里,纵然人生的剧情已演变得很糟糕,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坚持不转台,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都不喜欢自己的身体被囚禁,因为被囚禁很不自由,但是我们老是将自己嵌入各种情绪的牢笼里面,让我们的心感到很不自由。况且,对过去的懊悔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会模糊人生的焦距,使我们无法集中精力面对当下的事务,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在中国文化里面,道和德这两个字总是被连在一起而成为“道德”,修道同时必须修德;另外有一句话叫做“功德圆满”, 也指出练功必须修德,有德才有“正气”, 才不致堕入魔道。最主要的是,德修得好,心里才能清静, 《内经》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果一个人心里充满七情六欲,或为人刻薄计较,情绪经常波动,气机就会非常杂乱,天地之真气也不会和我们沟通;修道之人心不清净,容易神驰气散,造成“炉残鼎,銾飞铅走”,而毁坏道行。

历代的养生家几乎没有一个不谈“养心”的,其实这个样心就是要怡养心性, 每位高真都认为心平气和,节制欲望乃健康长寿之道。宋代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说:“夫身犹国也,心犹君也。心定则神营凝气和 ,三宫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 心是身体的主控配电箱,心电稳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气血自然流通畅顺 ,身体自可安然无恙。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也说:“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者生慧,动则成昏”,说明心情波动不但会影响健康,而且会使人头脑不清失去智慧,临事做出错误的判断。《修道真言》有一段话比喻得很好:“人心犹目也,纤尘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乱。” 心上有事令人坐立难安,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飞进一粒沙子都会令人难以忍受。《太平经》说:“人无忧,故自寿也。” 人活得快乐,人体组织自然能够发挥正常机能,让我们健康长寿,人会忧虑自古皆然,但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就体验到忧虑有损寿命了。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们如果能够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以及人身的来处去处,看开,放手的事情越来越多,不再与人争胜动气,因此得以消灾免祸。邵雍的《击壤集》就告戒人要“乐见善人,乐见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善,犹如闻到兰花的香味而心生喜悦。

历来修道家所著道书千篇万卷,其心法精要一言以蔽之,就是“清静”两个字。列子云“至人如镜”,亦即是心如明镜台的意思,人事来了就像照在镜子里,人事离开了什么也不留,也就是要达到“随来随应,随应随忘,未来不思,过后不忆”的境界,我们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我们练功时,因为内心经常处于静的状态,所以能够沉淀心中的杂念,进而改变我们的性情及人生观。“一分德,一分道”,可以炼气修道者更应该注重修德。(longwu主笔)

如果觉得《情绪波动是健康的杀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